深圳

当前选择:深圳

当前位置: 学大教育 > 深圳资讯 > 基础教育指南 >家教课堂

家长要正面引导孩子献爱心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4-03-24 15:56:05

我们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有爱心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乐于帮助他人。但是,现在的社会是比较复杂的。所以,孩子在献爱心的时候很容易受到一些挫折。而家长需要正确的去引导,才可以帮助孩子未来乐于助人。今天,学大网就以真实的实例告诉各位家长们:家长要正面引导孩子献爱心

初二学生小庄夜送流浪老人找救助站,遭人骂哭了家长担心孩子积极性受挫,心理专家建议正面引导

中学生帮人找救助站反遭骂

市区某中学初二学生小庄晚自修回家,看见桥下有个老人在车流中缓慢穿行。他劝老人靠路边走安全。老人说他是四川人,来泉州寻亲几天了,迷了路,在街头流浪。

小庄想到救助站可以无偿救助迷路或流浪人员,想把他送去。他搀扶老人去找,因担心老人体力不支,就让老人在路边坐下,自己先去找救助站。十几分钟后,在别人指点下找到“救助站”,但大门紧闭。敲了许久,没人开门,他就推开门口值班室一扇窗,大声问:“有人在吗?”

小庄看到值班室有一个男子,不等他说明来意,那人便用闽南话骂他,还粗暴地让他“滚蛋”!小庄回到老人身边,告诉了这个情况。“老人有些失望,道了谢就往市区方向走了。”小庄忍不住哭了。

林女士见儿子还未回家,出来寻他,碰到了哭泣的小庄。小庄把刚才的遭遇告诉了母亲。“我挨骂并不要紧,没能帮上老人家,不知道他会怎么样。”小庄说。

“孩子想做件好事,信任救助站可以助人才带老人去,不想却挨了骂,这事令人生气。”林女士说。

救助站那孩子可能找错地方了

50多岁的老蔡12日晚当班,听介绍说中学生小庄被骂走,他感到过意不去,他说,这孩子毕竟是为了找救助站帮助老人才受了委屈的,但他说,当晚10时多,他在传达室看电视,并无人来敲门。

“那个同学可能走错地方了,救助站晚上比较不好找。”救助站曾站长说,只要是中心市区的流浪人员,不论多晚送来,该站都会接纳、救助。

老蔡说,只要有人来敲门,他都会了解情况,即使凌晨,流浪人员过来,他也会起床开门,“这是我的责任,谁有家人在外流浪都会很担心,我都会当成自己家的事来处理”。

心理专家家长应正面引导孩子

记者向林女士反映了救助站介绍的情况。

林女士说,她并不在意事情是否有个结果,但她担心这件事伤害孩子乐于助人的爱心,打击他做好事的积极性,心灵蒙上阴影。

家长如何评价这件事情,对孩子影响更大。家长应帮孩子弄清事情真相,在不清楚骂小庄那个人的具体身份下,如果家长认为那个人是不友善、故意的,那么小庄可能就会觉得好事做错了;如果家长换个角度看问题,跟小庄分析,说不定那个人刚好心情不佳,迁怒到他身上了,多一点理解就没事了。“家长应该告诉孩子,社会上的人形形色色,就像身边的同学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人每天会遇到开心或伤心的事情,这些都会影响当天的心情和行为。”林老师建议家长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告诉孩子,坚持个人原则,做个好人,不管别人如何攻击,那是别人的事情,自己还是坚持原则;其次,调整看待问题的角度,多些理解和宽容。

家长要正面引导孩子献爱心。因为,孩子的内心其实是特别脆弱,特别容易受伤害的。明明是想要去帮助别人,而反而遭到一切责骂和欺骗的时候,孩子很容易产生对这个社会的不信任感,这对于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相关推荐
热点资讯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