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是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但是我们不少同学对于这个知识的学习感觉困难,那么接下来我们学大教育的专家们就为我们大家带来了高一物理重力教案,这篇教案对于我们大家去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重力势能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二)过程与方法
用所学功的概念推导重力作功与路径的关系,亲身感受知识的建立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
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
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分析归纳法、讲练法。
★教学工具
铁球(大小、质量均不同)两个、透明玻璃容器、沙子、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放录像:打桩机的重锤从高处落下,把水泥桩打进地里。
从录像中,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观看录像,思考问题。
重锤把水泥桩打进地里,说明重锤对水泥桩做了功。据功和能的关系,既然重锤可以对水泥桩做功,表明重锤具有能。
总结点评:实际上重锤在下落过程中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再对水泥桩做功,把其打入地里。
导入: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那么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又如何定量表示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进行新课
1、重力的功
教师活动:投影教材上的图5.4-1,图5.4-2,图5.4-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1页“重力作功”部分。一边阅读,一边在练习本上把推导过程写出来。
通过推导重力在这几种不同情况下做的功,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推导三种情况下重力做的功。选出代表发表自己的见解。
点评:通过学生亲手实践,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总结点评。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
教师活动:倾听学生回答,点评。
结论: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重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可见,物体的重力mg与它所在位置的高度h的乘积“mgh”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物理量。
2、对重力势能的学习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1-12页“重力势能”一段,提出问题
(1)怎样定量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
(2)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能否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
(3)重力势能的改变和重力作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认真思考问题。选出代表发表自己的见解、列举实例。
点评:通过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的回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生列举生活实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总结点评。
如果学生列举实力有困难,教师可以给与指导和帮助,比如录像中打桩机的例子等。也可以设计
高一物理重力教案已经很详细的出现在我们的同学们面前了,重力的知识点在高考中是必考点,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认真的去学习。